人民政協網——科教協同 助推高校科技創新
作者:管理員 ?? 發布于:2012-09-04 ?? 文字:【
大】【
中】【
小】
摘要:
日前,科技部、教育部在京舉行了“關于加強協同創新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兩部門將充分發揮高校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的基礎和生力軍作用,加強科教協同,深入推動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
2005年,科技部、教育部與廣東省啟動了部省產學研合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今年1月,兩部門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就加強協同創新、共同推動科技與教育創新資源高效整合、重點聚焦并服務江蘇新興產業培育和發展達成了合作協議……近年來,科技部和教育部的有力合作已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助推器。
為了鞏固已有成果,科技部、教育部日前在京舉行了“關于加強協同創新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合作協議”簽字儀式。根據合作協議,兩部將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以創新能力提高為突破,加快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高等教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深入推動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
助推科技創新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當天的簽字儀式上表示,近20年來,科教結合已取得了豐碩成果。
“這突出表現在三方面:一是近年來,兩部門已經進行了一系列合作探索嘗試,成效顯著;二是高等院校充分發揮了對產、研的創新支撐作用;三是高等院校已成為促進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力量。”萬鋼表示。
據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張文軍介紹,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緊密依托學校的科研與人才優勢,充分發揮“科教結合”對人才培養的強有力支撐作用,正在逐步形成以卓越的科學研究帶動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以優秀的人才推動創造高水平科研的氛圍。
“在本科生培養上,學校打造了融國家級、上海市級和校級計劃于一體的本科生創新計劃體系,每年投入300萬元專項經費,推進本科生參與科研計劃和科研項目。近五年來,獲得國家創新實驗計劃項目423項、上海市50項、校級697項,本科生參與比例達81.2%。與此同時,學校還圍繞國家重大科研攻關項目,與高科技企業和科研院所協同攻關,在聯合開發中推進創新人才培養。”說起所取得的成果,張文軍頗為自豪。
在科教結合方面,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也很有代表性。據研究院院長嵇世山介紹,研究院是由深圳市政府和清華大學共同建立的“產、學、研”相融合的實體。研究院歷經16年的發展,建立了高效的科技創新孵化體系,形成了獨特的科技金融結合模式,探索出一條協同創新的發展之路。
資料顯示,研究院累計孵化企業600多家,自己創辦和投資180多家,其中上市15家。2011年在孵企業總銷售額超過260億元。研究院累計科研投入近8億元,建成6個研究所、16個實驗室,培養出十幾個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研究隊伍400多人,組織實施了150多項科技成果的產業化。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吳普特在回顧學校這十多年的發展時,對科教協同也有著很深的感觸。“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教育是強國之本。科技協同是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基礎動力和提高國家創新能力的基礎工程。我們深感科教協同,不僅可以有效統籌科技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高校綜合科技創新能力,而且對提升高校社會服務水平、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模式、服務現代農業發展均有重要促進作用。”
將再上新臺階
根據科技部、教育部簽署的合作協議,兩部門將共同提升高校原始創新能力,積極支持并培育一批多學科交叉合作的優秀團隊;加強協同創新,充分發揮高校在技術創新和區域創新中的生力軍作用;完善政策體系,加快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建立開放共享機制,提升高校科技資源公共服務水平;促進科教深度結合,增強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能力;擴大開放交流,提升高校國際科技合作水平。
萬鋼表示,此次合作協議的簽署,標志著兩部推進科教結合、協同創新邁上了一個新臺階,是科技部、教育部積極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和中長期科技、人才、教育規劃綱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
為落實本協議,科技部和教育部還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負責協商兩部合作的有關工作方案,決定有關重大事項。
“這一協議的簽署不僅是兩部門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也是加強科教協同,深入推動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高等教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的具體行動,也為高校發展帶來了一次新的機遇。為進一步發揮高校科技、學科、人才綜合優勢,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供了廣闊平臺,必將推動高校成為高水平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策源地,高效益成果推廣轉化的孵化器。”吳普特說。
要最大限度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力
萬鋼希望兩部加強協同配合、有效集成資源,在新的起點上共同推動高校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
萬鋼同時對科教協同提出了三點要求。一要深入分析當前要攻克的重點和難點,大膽改革探索,最大限度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力,有效促進人才流動和培養優秀青年人才,為國家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積累經驗;二要統籌部署,形成合力,在國家層面上對有關資源合理配置,積極支持高校科技創新工作,并鼓勵和引導高校參與創新體系的建設,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三要抓緊時間,抓住時機,在今后工作中盡快落實兩部合作協議的內容,切實為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創造良好的環境。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當天的簽字儀式上也表示,教育部將充分發揮高校科技、學科、人才綜合優勢,認真落實協議內容。堅持教育與科技相結合,培育高素質創新人才;堅持教育科技與經濟相結合,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堅持政策引導與管理創新相結合,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堅持引進與培育相結合,構筑創新人才高地;堅持優化創新環境與形成優良學風相結合,加強創新文化建設,著力營造崇尚科學、求真務實、風清氣正的學術氛圍。
來源: 中國政協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