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刻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及要求,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3月26日,江蘇數字信息產業園人大代表聯系點組織開展科技學堂“探尋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抓手”主題活動,本次活動由無錫清源數字信息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
參會嘉賓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科教委主任、江蘇數字信息研究院院長劉巖,惠山區人大開發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陸陽,惠山經開區人大工作聯絡委員會主任胡文俊,惠山區人大代表、江蘇數字信息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富彬,惠山區人大代表、上海方本(無錫)律師事務所主任過悅,江蘇海翼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彭紅、無錫貝斯柯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蘭乾詩、無錫鵬超電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謝鵬超、江蘇施多德傳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鄭趙多、無錫荏遠精密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松洙、無錫科希家室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森、江蘇和動力電子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伍桂平、無錫牧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沈玉豐、天駿創客(江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進鋒等優秀企業家共同參與本次科技學堂主題活動。
主題分享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科教委主任、江蘇數字信息研究院院長 劉巖
江蘇數字信息研究院院長劉巖作“如何探尋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抓手”專題分享。
第一,詳細介紹了新質生產力概念,包括八大內涵特征及生產力三要素勞動者、生產資料、勞動對象各自的內涵;
第二,對新質生產力與新型工業化產業鏈、戰略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的關系進行深度剖析,引出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前提是將設計科學作為戰略根基,同時企業需瞄準未來產業布局,形成顛覆性技術;
第三,通過介紹新質生產力在低空經濟、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學等領域的布局案例,深入淺出的闡明新質生產力內涵豐富的復合概念;
第四,對企業探尋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抓手提出建議——“抓硬科技、抓平臺技術、抓趨勢性技術、抓卡脖子技術”。劉院長鼓勵區域內企業立足現有科技基礎和產業條件,找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著力點和主攻方向,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
共話“新質生產力”,共探“發展之道”
本次“科技學堂”活動匯聚多個產業領域的優秀企業家,大家結合各自行業領域,共同就“如何培育新質生產力”問題進行交流。

海翼動力總經理彭紅
“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追求原創,抓硬科技。目前企業嘗試通過產學研合作,尋找彎道超車的機會。”

鵬超電機總經理 謝鵬超
“ 人形機器人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技術發展上具有前瞻性,而且在實際應用和社會價值上展現出巨大潛力,目前企業在重點攻關,希望未來能賦能供應鏈產業鏈。”

天駿創客副總經理王進鋒
“培育高素質企業員工隊伍,通過激勵措施激發員工的創新精神,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施多德總經理 鄭趙多
“發展新質生產力還是要依靠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企業目前正在研制多項產品,努力打破國外壟斷,突破卡脖子難題。”

牧宇智能總經理 沈玉豐
“工業應用軟件支撐了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作為一家軟件公司,當前要牢牢把握工業應用軟件發展規律,加速形成工業應用軟件新質生產力。”
與會企業家們暢所欲言,加深了現場大家對于“新質生產力”的理解。


惠山區人大開發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陸陽
惠山區人大開發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陸陽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除了發展新產業、新技術外,還需從宏觀層面出發,一是融入全球發展大市場;二是關注新型消費領域,以新質生產力,激活高質量消費新活力;三是通過制度改革保障市場自由。
惠山經開區人大工作聯絡委員會主任委員 胡文俊
惠山經開區人大工作聯絡委員會主任胡文俊表示,企業家要做好引領者,人大也會發揮意見收集權和制度制定權,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從而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惠山區人大代表、江蘇數字信息產業園副總經理 郭富彬
惠山區人大代表、江蘇數字信息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富彬指出,近期,各級政府緊扣“因地制宜”這一重大要求,先后出臺《市政府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實施意見》、《惠山區政府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從政策層面加大扶持力度,助力企業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園區作為政企之間的溝通橋梁,將率先為園區企業提供政策風向,通過“科技學堂”、“政策小貼士”、“政策匯編”、“政策解讀會”等形式助推“新質生產力”政策落地,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園區作為科技創新的“集聚地”和“策源地”,始終致力于分享前沿技術,拓寬企業家理論視野。未來,“科技學堂”活動將繼續關注企業技術痛點,協助對接外部資源,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